“中国乳业走向世界的支撑力、驱动力,正是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日趋完善的国内产业链。完善乳业双循环,要从品质、创新、社会责任、内外融合等方面修炼内功,既要夯实国内市场和资源、充分发挥内需潜力、不断完善国内大循环,也要更积极、更科学地开展全球资源和产能布局。”这是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乳业如何发展的个人感悟。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作为中国乳品龙头企业的蒙牛,又准备如何更上一层楼?对此,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的采访。
《证券日报》:如何看待“双循环”对整个产业及企业的影响?
李鹏程:“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其关键就是推动产业和企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竞争的新优势。在新格局中,首先需要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
在乳业行业,近十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已发展为全球规模第二、增速最快的乳品市场。中国乳企同样也开展了品质升级、品牌升级、创新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去年,包括蒙牛在内有两家乳品企业稳居全球乳业十强;包括现代牧业在内,有4家牧业企业入围全球奶牛养殖十强。这都说明了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
在“走出去”方面,中国乳品目前已经进入了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中资乳品工厂在大洋洲、东南亚等地陆续投产,中资企业在海外收购或投资了多个知名乳品品牌、乳业研发机构和优质牧场。中国乳品品牌也登上了奥运会、世界杯等全球瞩目的舞台,中国企业家进入了国际乳品联合会等重要国际行业组织的决策层。这些都可以表明,中国乳业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金字招牌。
中国乳企要想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先机,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谋求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证券日报》:在当前的环境下,乳企怎样才能不被淘汰?
李鹏程: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疫情的缘故,乳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在整个消费品领域中,乳业是复苏最快的行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乳品行业发生了几大方面的变化:公众健康观念、饮奶常识快速提升,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日益增大,生活方式的数字化带来品牌营销和渠道业态转型,Z世代和银发族成为引领消费升级的两大主力。
要适应这些变化,不被中国乳业这辆疾驰的快车甩下,企业必须要紧紧把握品牌和创新两大法宝,同时,要做好奶源建设、数字营销、业务整合等方面的工作。对于头部企业,更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开展海外的资源、产能、市场布局,构建更稳固、更可控的全球产业链。
《证券日报》:奶源之争是否仍是未来行业的焦点话题?蒙牛将如何布局?
李鹏程:好牛奶来自好奶源,优质的奶源永远是乳品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蒙牛近年来陆续战略投资了富源牧业、现代牧业和圣牧高科,掌控了国内的高端奶源。
目前,我们也在全国多地开展奶源基地建设,并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展高水平饲草料种植试点。目前,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30多个奶源基地,近1000座牧场,奶牛存栏近100万头,100%来自规模化、集约化牧场,机械挤奶率100%,全混合日粮饲喂100%覆盖,参控股牧场奶量占蒙牛总收奶量的45%。
蒙牛还一直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布局优质奶源,在大洋洲、欧洲、南美洲都掌控了高水平的上游资源。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种养加”利益联结。疫情期间,蒙牛等多家加工企业向牧场发出了“不拒收一滴奶”的承诺,多措并举帮助牧场渡过难关。今年,蒙牛已经累计向合作牧场提供了30亿元免息资金,授出100亿元授信,总共为合作牧场节约了超过3000万元的成本。
未来,蒙牛将持续加强奶源方面的投资和建设,持续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助力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证券日报》:2020年仅剩2个月时间,这一年,蒙牛主要干了哪几件大事?未来,公司有哪些新的战略?
李鹏程: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疫情的影响,蒙牛在国内积极抗疫,进行了累计7.4亿元款物的捐赠,并为维护产业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蒙牛进入了复苏增长的轨道,并积极复工复产,在全国多个地方的产业集群开启建设。我们在呼和浩特建设的“中国乳业产业园”进展也非常顺利。
在国际业务方面,蒙牛顺利整合了不久前收购的澳大利亚贝拉米品牌,目前中文版产品已经正式上市,进口系列也推出了一系列新品,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目前,我们在推动大洋洲、东南亚等地海外资源、产能、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以期为集团的整体发展发挥更大效能。
预计蒙牛全年将实现稳定的高质量增长,不断提升品质、做强品牌。让中国消费者喝上“世界品质的放心奶”,让全球消费者爱上“乳品中国造”。(许洁)